近日,一座唐代建筑亮相濟陽區(qū)垛石街道前劉村,展現了唐代臨濟(今濟陽地區(qū))縣令顧忖墓的真容。
記者來到垛石街道前劉村,看到這座仿唐建筑時,就被其外觀吸引住了。整座建筑非常大氣,平緩的青色屋頂、紅色外墻,透露出一種1400多年前的唐代風韻。
顧忖家族墓博物館
墓主人是唐代臨濟縣令顧忖 2015年3月,垛石街道前劉村村民在修建廣場時發(fā)現了一個古墓群,有兩座磚室墓,為單室穹隆頂磚室墓,由長方形墓道、墓門、甬道和墓室組成。經考古專家鑒定,這是有明確紀年的唐代磚雕雙室墓,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,刷新了濟南考古歷史??脊懦鐾恋碾S葬品包括白釉碗、陶罐、鐵锨、瓷罐、陶璧、棺釘帽、錢幣、墓志等。
濟陽區(qū)
博物館館長王邕告訴記者,其中最重要的文物就是墓志。墓志銘顯示,這座古墓的落成時間為公元835年,也明確了墓主是唐臨濟縣令顧忖。
顧忖,字叔文,吳郡人,享年54歲。其家族是魏晉時期的名門士族,多出官吏。顧忖十七世祖為晉代的顧榮,史載顧榮“弱冠即仕于吳,吳亡,與陸機、陸云同入洛,號為三俊”。后來更是成為擁立司馬睿建立東晉的士族首領。顧榮之祖顧雍,是有名的東吳丞相,以穩(wěn)毅聞名,輔佐孫權。顧忖曾祖顧迪,作過常州長史。祖父蘇州刺史顧銑,父親大理司直兼侍御史顧璘,顧忖是顧璘的第三子。顧忖有兩任妻子,分別是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。
顧忖先后得到當時的禮部尚書、大司空李師道和刑部尚書殷宥的賞識提拔。做黃縣尉時,在嚴格執(zhí)法的同時,“懿文與詩”“敦學好禮”,才華橫溢又不枉自驕狂,“納忠而柱石不轉,交賢而風雨不愆”。任臨濟縣令時,顧忖為官清廉,非常勤政且能力出眾,下車伊始便使當時的臨濟縣“望風變俗”,路不拾遺。后積勞成疾,卒于臨濟縣令任上。守制滿百日后,于開成二年(837年)正月二十一日葬于臨濟縣吳丘鄉(xiāng)安固村私第東南。
墓志的志蓋上刻有“唐故顧府君墓志銘記”九個字,為唐楷,稍帶魏碑風格。有別于一般墓志銘蓋上的八字,多一“記”字,這是很罕見的現象。另外“記”字書寫方法也比較特別,在唐代非常少見。墓志銘書法精美,均為小楷,帶有魏碑遺韻,勁挺含蓄。
一般認為,穹隆頂雙墓室的墓葬制式是在五代以后,宋代才出現的,但唐代顧忖家族墓一下子就把這種墓的形制提前了100多年,這在考古史上具有標尺作用。
刻有“唐故顧府君墓志銘記”的志蓋
對山東乃至全國的唐代墓葬考古意義重大 前劉唐墓是濟南地區(qū)首次發(fā)現的有明確年號的唐代磚雕雙室墓,為了解今日濟陽地區(qū)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資料,填補了現存《濟陽縣志》最早從金代開始記載的歷史,將濟陽縣的歷史前推300余年,對濟陽縣駐地地名演變的探討提供了實物資料,對研究唐代濟陽地區(qū)水力水文、自然環(huán)境以及墓葬建筑本體等方面也都具有重要意義。
北大隋唐墓葬專家齊東方教授認為,該墓的發(fā)現解決了我國隋唐至五代、宋金墓葬考古形制上的斷代問題,具有“標尺性”的典型意義。
然而,在考古發(fā)掘的當時,這座極具考古價值的古墓存在著被毀壞的危險。為了盡最大努力保護古墓、保護文物,濟南考古專家提出了一個大膽想法,對古墓群采取整體提升平移的保護措施。這一做法,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是首例。
2015年9月至12月28日,歷時近4個月,一次性安全完成兩座唐墓的整體提升和平移工作,實現了濟陽區(qū)文物保護工作的一項技術性重大突破。
2019年,濟陽區(qū)積極籌措資金,進行了展示利用改造。在原有兩座墓的基礎上,修建了仿唐的建筑。這就是目前對外開放的唐代臨濟縣令顧忖家族墓博物館。
據介紹,新建成的博物館對前劉唐墓的考古發(fā)掘進行了功能劃分和展示。博物館展廳共分三個部分:一個是墻上的展板;第二個是考古發(fā)掘的一些文物包括復制件的展示,以及墓志的復制品、墓志銘拓片等。展示的最主要文物就是第三個部分——兩座唐墓墓體文物本身。
王邕說,這座博物館里最有價值,也最有看頭的就是這兩座唐代古墓。因為這兩座古墓的形制特殊,可以通過這處獨特的文物了解唐代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發(fā)展情況,更能感受到令人神往的唐韻流芳。
版權聲明: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,目的在于傳播,如需轉載,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,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;凡本文章所發(fā)布的圖片、視頻等素材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僅供學習與研究,如果侵權,請?zhí)峁┌鏅嘧C明,以便盡快刪除。